|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关闭
4月22日,河南。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校领导在大雨天召开军训动员大会,引发学生集体不满。
视频中,一位讲话的领导站在观礼台上称:我与大家一起站在这里,站在风里雨里。
然而,他的讲话并未引起台下同学共鸣,有人甚至大喊:那就下来一起淋雨。
这位发言人表示:大家安静,把该走的流程走完,然后才可以离开这里。据了解,学校事先给学生发了雨衣。
大家对这个事的看法,大致分四种: 1、高校领导在台上发言时说“我会一直与你们站在风里站在雨里”,但自己却没有真正下来和学生一起淋雨,这令学生觉得领导讲不到做到,双标。 2、 学生喊领导“下来淋雨”被回应“先走流程”,学生感觉被敷衍和忽悠。这反映出高校领导和学生之间存在沟通鸿沟和代沟。 3、有的人认为现在的高校学生“弱”了,以前的学生在更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坚持军训,现在“一点辛苦都受不了”。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学生“不好忽悠”了。
4、领导如果格局大一点,当场同意学生的要求,下来和他们一起淋雨,效果会完全不同,这将彰显领导亲民形象,获得更多学生尊重。 网友的评论:


但我认为这事站在学生角度是很解气,但站在老师角度,却是很无奈。

2008年9月,时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的山红红正准备检阅新生的军训成果,她刚走下观礼台,突然大雨滂沱。她和学生一起置身雨幕、全身湿透,却高喊口号,按照原定安排走完全程。这件事,十几年过去了,到今天依然有人提起。 教育的学问很深,有时候就很浅,就是老师凡事都要站在前面,做的和说的不能太分裂。在战场上,是“大家跟我上”还是“大家给我上”,体现的就是带队伍的格局。现在,这位领导在军训动员大会上主打一个耍花枪,只会起负面效果。 不管是谁,在人生中总要经历些风雨。每个人在风雨里,希望有一把伞,如果没有伞,就希望能有人一起陪伴,一起加油鼓劲。一场大雨检验出了领导的成色,让人看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失败。对此,有关高校应当好好反思才是。

对于该校学生集体“喊话领导”的行为,有网友表示,当众打断师长、起哄带节奏很不礼貌,甚至拿职业学院做文章,指责学生素低下。也有人认为,相较于穿着雨衣在大雨中听讲话的学生,台上雨棚下的领导似乎有点事不关己的态度,的确会引起不满。笔者认为,所谓的“素质”“学历”问题,并非学生怒喊领导一起淋雨的原因。他们通过“怒喊”这种相对激烈的方式,到底想表达什么,才是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事情只停留在大雨天军训动员,恐怕只会引起学生的不耐烦或者抱怨,不至引起学生们的集体不满和当众喊话。问题出在,该校领导所谓“我与大家一起站在风里雨里”的表达,没有建立在“与大家一起站在风里雨里”的行为上。面对不适合开会的天气,校方没有调整开会时间,没有高效、言简意赅地完成整个流程,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笑容、不痛不痒地说着看似关心学生的话。这对于已经选择服从指挥、听从安排来到会场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更深度的刺痛。以至于,不甘心、委屈和愤怒,最终化为一声声“抗议的呐喊”。 学生集体“喊话领导”,实际上无关学历和素质,也无关心理承受能力,而是关乎年轻一代对于“被尊重”的渴求。当代的年轻人,早已不甘于无条件地服从,而是追求平等的人格和对待方式,因此,“打官腔”“硬管理”的模式和行为早已行不通。曾经有重点高校发生军训期间教官殴打学生事件,引起学生极度不满。究其原因,这些行为尽管发生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却都远远超过了“教育”的本身,远远违背了“互相尊重”的前提。 在本事件中,校方的正确做法或许是,在安排会议时间时,充分考虑天气和场地因素;在发现天气变化后,迅速调整和加快会议进度;及时安抚学生情绪,并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此,才更能够体现出“校方与同学们在一起,为同学们着想”的理念。这远比站在雨棚下不痛不痒地说“与大家同在”要来得实在和直接,更能体现校方对学生的尊重,也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
因而,“怒喊”不只是不满情绪的宣泄,也未必是素质不佳的体现,而是学生对于“被尊重”的渴望。这提示校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尊重学生的学校,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