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到靠谱专门人士咨询谁不想呢?当年、没什么零花钱、没有可以咨询的老师、就摸着石头过河了。
过了线、但不算突出。
发了两本书、一本厚的一本薄的、那时候没记得看全省的位次、主要划定了学校所在区域、计划招生人数和专业、学校往年对应录取分数、关注了学校的大小年。提前批有些专业对性别有要求、当年有点想为什么不是男儿身!语言类嘛对这方面没有很强意愿就没关注了、不过对此类感兴趣的确实很划算。
(1)先划定学校区域、不先特别局限在具体城市。
(2)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和当年重本线超过了多少分、结合自己的分数做估计。
(3)关注有效讯息。母校去之前没听过、但省电台为莘莘学子量身打造了招生办主任介绍自己学校的栏目、跟人大招生在一起、应该错不了、当年最大的机缘吧
时过境迁、环境变了咨讯方式也变了录取规则可能也全变了、莘莘学子的拳拳之心没变——金榜题名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