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触角已延伸至生活每个角落,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样样离不开网络,为此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事关每一个人。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避免不了一些鱼目混珠的网络谣言,它们像阴霾般笼罩网络世界,在网上掀起波澜的同时,也给线下带来极大危害。网络谣言的危害无处不在。 它干扰正常的生活节奏,一则虚假的交通管制谣言,大量车主便会换道而行,可能导致城市交通陷入瘫痪; 它冲击行业的正常运转,一条不实的食品安全谣言,会使众多商家遭受无端损失,整个相关行业人人自危。 它扰乱社会的稳定秩序,一篇编造的公共安全文章,便会引发公众的焦虑与恐慌情绪,让人们陷入不安与恐惧之中。有法可依,方能对症下药
在法律层面,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
这些法律法规是我们对抗网络谣言的有力武器,任何触犯法律红线的造谣者都必将受到应有的制裁。
媒体发力,方能有效遏制
媒体机构和自媒体人是信息传播的主力军,要切实扛起职责
一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
二要严格落实审核制度,确保每一条信息都有可靠的来源。
三要及时辟谣,积极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各类信息。
群众出马,方能赢取主动
每一位普通网民也应积极投身到打击网络谣言的行动中来。
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有关信息是否有事实依据,是否符合常理,不盲目跟风转发。
二要发现谣言要勇于举报,向公安和网信办等政府部门、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和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等平台举报,让网络监管部门能够及时介入处理。
只要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网络平台严格把关、媒体正确引导、网民自觉抵制,就能形成打击网络谣言的强大合力,就能守护这片信息净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稠城派出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