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事情总在想象中难过,上车就开始刷手机,恰巧刷到宝地房子,开车师傅很轻声地冷笑了一丢丢。不过整个聊天过程轻松中透着无奈。
聊了聊车,这辆车买的时候几乎算工厂直供,算是捡了个漏。这位师傅开网约车算是副业,主业餐饮外卖,前两年开了一阵,今年又开始了重拾起来,主要用来贴补家用。正脸没看清,皮肤也不算白,在宝地呆了 18 年基本上做夜摊生意、20 年停掉后转做外卖餐饮。听得出来,不算如意,要不然就没有开头的冷笑。不过也算好,老家农村房子砌了起来。他聊天很坦荡,哪怕和萍水相逢的聊天,他们都问我,出去这么多年连老家一套城里房子都没捞着。本来这几天不好的情绪,突然消散了。我还本想说还是要在城里有套房子,想说教育现在集中在城市。但听了他的举例子,是的,每个选择都有它自己的逻辑自洽。这么一来一回,算他扳回一局。
四十多岁的中年农村人,在外奔波打拼,孩子虽然在身旁,但依然算是漂着,估计他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因为提到了两次一个词——“铁饭碗”。对于房子无感,不同于之前的老乡,无论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估计农村房子修的很漂亮,但也只是过年待一小段,城里房子无感可能不是他不想可能贷款按揭拦住了他城里扎根的想法,除了他拥有退向农村的路,更有他觉得他的整个创业是漂泊的不稳定的,哪怕刚刚开始有,后面呢?无从得知。他甚至还举例了一个刷到的网络视频段子,可能他觉得他就是手机里的那个他。理解了,不修边幅,不是因为他想,但他也不想花时间搞东搞西。从车子看得出来,本来 20多万的电车,坐在里面看不到时尚和轻松,稍有点皴裂的座椅皮套诉说着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