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为了切实提高居民群众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
能更好地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
我们下面简单介绍几类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
网络贷款诈骗是针对无业、个体等有贷款需求的群体,常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等词汇吸引受骗者的一种诈骗类型。骗子会引导受骗者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并以“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理由让受骗者交纳各种费用。当人们意识到受骗时,那些应用、网站早已关闭,无法登录。
这种诈骗的易受骗群体就是学生、待业群体。骗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交友软件等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并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用和额外提成。刚开始,骗子会小额返款来获取信任,逐步增大刷单交易额。交易额变大后,骗子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
冒充“公检法”诈骗即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骗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给受骗者打电话进行诈骗。骗子编造涉嫌银行卡洗钱、拐卖儿童犯罪等理由,同步发送伪造的公检法官网、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对受骗者进行威逼恐吓,使其就范。最后,骗子以帮助洗脱罪名为由,诱导受骗者在独立空间进行转账。
骗子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诱导喜爱网络游戏的群体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以“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支付各种费用,进行诈骗。
经常进行网上购物的群体易受到该种诈骗。首先,骗子会冒充购物网站的客服工作人员与消费者进行电话联系,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谎称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进行退款赔偿,从而诱导消费者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入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然后骗子将钱款转走或者利用消费者不熟悉支付工具中的借款功能,诱导消费者从中借款。
为了让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有更深刻的认知
本周特邀请义乌市检察院 徐巧萍
在江东街道实践所—网络普法基地
开展“E路说法 线上直播”第二期
网络安全小百科,共享网络文明